“以中国智慧、中国方案和中国行动为全球臭氧层保护和气候治理注入强劲动力,为推动构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做出重要贡献。”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在9月16日召开的纪念《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》(简称《公约》)缔结40周年暨2025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上坚定地表示。
累计淘汰62.8万吨 超发展中国家总量一半
“在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》(简称《议定书》)履约框架下,综合运用经济、技术、法律以及行政手段,中国已累计淘汰约62.8万吨消耗臭氧层物质(ODS),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一半以上。”于会文表示,作为《公约》和《议定书》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参与方,中国为促进臭氧层修复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据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周亚春介绍,中国海关不断强化ODS进出口监管,2021年11月以来,依托智慧海关建设,全面加强企业、产品、物流等大数据分析,实时监测异动数据。2024年,海关共监管9.78万吨ODS出口、3250吨含氟气体进口、40.74万吨含氟气体出口。同时中国海关严厉打击受控物质非法贸易,加大对高风险物质的查验,加强走私态势的分析,持续参加“大地女神”等系列专项行动,打击ODS非法贸易取得积极成效。
5方面深入推进 3个化工子行业淘汰步伐提速
今年恰逢《公约》缔结40周年。于会文表示,中国深入推进保护臭氧层和应对气候变化履约行动,主要开展了5方面工作。
一是完善顶层设计,筑牢履约根基。经国务院批准,正式印发实施《中国履行〈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〉国家方案(2025—2030年)》(简称《国家方案》),为全面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控、实现国家履约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。组织召开国家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会议,系统部署各项重大举措,强化部门合作,凝聚履约合力。
二是健全政策法规,强化链条管理。深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《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》,修订发布《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法》,印发实施《关于严格控制氢氟碳化物化工生产建设项目的通知》《关于开展氢氟碳化物备案管理的通知》《回转窑无害化处置消耗臭氧层物质技术规范》等,不断完善全国消耗臭氧层物质信息管理系统,将氢氟碳化物纳入履约监管范围,持续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。
三是加强监测评估,提升执法效能。积极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监测,稳定运行山东长岛等大气背景监测站,推进重点省市检测实验室资质认定。与此同时,中国定期调度分析四氯化碳国家监控平台数据;将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、销售和使用企业纳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日常执法范围;对重点省份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,持续提升地方履约执法能力。
四是严格进出口管理,防范贸易风险。2024年共受理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进出口许可审批2.2万批次,审批出口总量52万吨,涉及出口目的国180多个。利用联合国环境署建立的非正式事先知情同意机制,与贸易进口国进行事前确认2700余批次,有效避免了涉及495吨物质的潜在非法贸易。今年以来,已完成进出口许可审批1.5万批次,涉及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35万余吨。
五是实施配额许可,实现履约目标。严格按照履约及相关行业计划要求,2025年度核发含氢氯氟烃生产配额16.4万吨,国内使用配额8.6万吨。核发氢氟碳化物生产配额折合14.6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,国内使用配额折合6.5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,如期实现国家履约目标。“明年7月1日起,中国将在聚氨酯的泡沫、挤出聚苯乙烯泡沫和工业清洗3个行业,提前3年半彻底淘汰氢氯氟烃的使用。”于会文如是说。
全球升温需遏制 多措并举注入新动能
“根据《议定书》近期科学评估,在全球共同努力下,臭氧层预计于本世纪中叶恢复到1980年之前的水平。如果没有实施管控措施,由ODS所引发的气候强迫可能高达当前水平的2.5倍。此外,全球缔约方通过履行《议定书》《基加利修正案》,削减氢氟碳化物,预计到本世纪末最多可避免0.5度的全球升温。在2024年全球升温首次突破1.5度的背景下,这一气候贡献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。”于会文指出。
“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全球履约工作面临诸多挑战,特别是《基加利修正案》生效后,广大发展中国家履约任务成倍增加,履约资金和技术保障持续性还不够。”于会文表示,中国作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,将一如既往坚持和践行多边主义,持续推进国际国内履约行动,与缔约方、各国际机构一道携手应对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挑战。
具体说来,中国将重点做好4方面工作。一是完善政策体系,强化制度保障。贯彻落实相关部署,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和配额许可制度,科学、精准核发年度配额,加强销售企业备案管理,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。二是创新监管方式,提升治理效能。继续优化ODS信息管理系统等国家级监控平台,综合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手段,提升履约监管数智化水平。逐步建立完善数控物质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,持续开展重点行业执法检查,推动履约水平不断提升。三是推动行业转型,促进绿色替代。积极引导化工、制冷、泡沫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,通过政策指导、技术示范和资金支持,开展含氢氯氟烃淘汰和氢氟碳化物削减,按计划完成第二阶段含氢氯氟烃淘汰管理计划。支持使用行业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研发,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产业链。四是深化国际合作,共建共享成果。持续加强与缔约方和国际组织的合作,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,推动履约经验共享,加强绿色技术联合研发,共同构建公平合理,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。
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-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034
电子邮箱:ccia00@126.com 电 话:(010)84885707 ,84885830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