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行业动态 > 业界:将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转化为提质增效实际动能

业界:将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转化为提质增效实际动能

日期:2025-8-29    来源:中国化工报    作者:信息部

中化新网讯 国务院近日印发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(下称《意见》),标志着“人工智能+”已从概念走向大规模应用的新阶段,为石油和化工行业拥抱智能时代提供了战略指引。业内专家指出,石油和化工行业既是AI技术急需突破的重点领域,也是其价值释放的最大受益者,要将《意见》的战略指引转化为行业提质增效的实际动能。

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理事、数字化转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蓝照斌告诉记者,当前,人工智能在化工行业的应用已从初步探索逐步走向规模化落地。在研发领域,AI技术通过分子模拟和高通量计算,显著缩短了新材料的研发周期;在生产环节,智能优化控制系统(如APC)和数字孪生技术逐步普及,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;在安全环保方面,AI驱动的智能监控和风险预警系统已成为行业标配,大幅降低了事故发生率。然而,行业整体仍面临数据孤岛、算力不足、复合型人才短缺等挑战,亟须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协同实现突破。

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研究员冯相昭表示,化工领域“人工智能+”推进相对缓慢,其原因首先是行业特殊性带来的技术适配难。一是化工行业对工艺控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,传统AI模型难以满足复杂化学反应过程的精准预测需求。二是数据异构性强,化工企业的DCS(分布式控制系统)、MES(制造执行系统)等不同系统间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。三是机理模型与数据模型之间的冲突尚未形成优化解决方案。其次,行业在组织与认知层面也存在一些障碍,主要表现在决策层风险偏好保守,复合型人才短缺。第三是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与安全环保约束。在基础设施供给方面,化工企业或园区普遍存在边缘计算能力薄弱的问题。此外,安全合规压力大也是一大掣肘。

对此,专家给出了化工行业与“人工智能+”深度适配路径。

冯相昭认为,一要加快构建多元适配技术体系。包括实现机理驱动与数据驱动融合、分级部署AI应用和建构安全可信AI框架。二是探索实施“三步走”战略。如示范引领阶段,实施“小步快跑”策略,分阶段推进,如首期聚焦供应链协同和数据平台。在系统集成阶段,整合ERP/MES/SCADA等系统,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,实现数据有机贯通,开发行业APP。在生态构建阶段,联合高校院所攻关行业关键技术,建立“AI+化工”创新中心,制定化工行业AI应用成熟度评估标准等,逐步实现从自动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跨越式发展,真正让化工企业感受到AI带来的高效率、加速度。

蓝照斌说,结合《意见》指引与化工行业痛点,建议重点聚焦“AI+研发”“AI+生产”“AI+安全环保”“AI+供应链”“AI+服务”五大应用场景。同时建立四位一体的支撑体系,实现技术筑基、人才保障、生态协同和制度护航,形成政府引导、企业主导、科研支撑和平台服务的行业AI发展新格局。

河南心连心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,为加快智能化转型,公司将从以下方面发力。一是将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。把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,通过使用大数据智能、混合增强智能、群体智能、自主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,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。二是通过人工智能来保障安全生产,应用例如“环境风险识别”“机器人巡检”“数字孪生工厂”等智能场景,加快实现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预警”。

 

 

中国电石工业协会  版权所有    京ICP备19004746号-1 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034

电子邮箱:ccia00@126.com 电 话:(010)84885707 ,84885830
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